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践
——在世界银行《关于遵守标准和守则的报告》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项目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9年10月29日)
尊敬的李勇副部长、布鲁克副行长、赫加蒂局长、安格斯通理事、邦廷主席,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世界银行、国际会计组织、各国政府和会计职业组织的专家,出席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项目报告发布会。我代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世界银行评估项目团队的出色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评估项目报告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建立《关于遵守标准和守则的报告》项目以来,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为基准,对相关国家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一致性进行评估,并重点关注监管会计和审计实务的制度框架,发布了一系列国别评估项目报告,总结了许多有益的成果和经验,同时提出许多政策性建议,对于推进国际准则在各国和地区一致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11月启动的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项目以来,评估项目团队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提出了一个客观、全面和详实的报告,具有很好针对性和政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持续全面国际趋同,改进和完善会计行业监管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财政部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准则制定机制、国际趋同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请允许我简要地向各位将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一、中国审计准则趋同取得的成果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建立在高质量的准则约束和完善的监管体系之上的财务报告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一套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准则、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是投资者信赖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基础,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准则国际趋同面临新的形势。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先后向G20伦敦金融峰会、G20匹滋堡峰会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鼓励各国政府采用和实施统一全球标准,包括会计、审计和独立性准则,以提高资本市场在全球的运作能力,使投资能够有效地跨国流动,减少资本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加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高度重视审计准则建设,一直致力于推动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最近几年,在国际趋同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实现中国审计准则趋同。2006年2月,发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实现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得到了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的高度评价。新审计准则自2007年1月实施以来,执行顺利,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二是跟踪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完善中国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为了明确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和要求,提高审计准则理解和运用的一致性,启动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明晰项目。2009年3月,明晰项目全部完成。为保持与国际审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我们正在吸收明晰项目的成果,全面修订中国审计准则,修订工作将于2010年6月底前完成,并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与国际审计准则同步。
三是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为回应G20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实施全球统一的独立性准则的要求,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职业道德实践经验,借鉴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将于2010年7月起施行,比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规定实施的时间早半年,实现了职业道德守则的国际趋同。
四是继续推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准则等效认同。2007年12月6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关于内地审计准则与香港审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等效认同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中欧审计准则等效谈判。2008年3月和2009年6月,我们两次专程赴布鲁塞尔与欧盟举行会谈,就以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为基础开展准则等效谈判达成初步共识。
二、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一是坚持持续动态的国际趋同。我们遵循并坚持“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同于相同;趋同需要一个过程;趋同是一种互动”国际趋同原则。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既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会计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作为G20成员国和IFAC成员组织的应尽义务。趋同是一个不断追求接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使今天实现了趋同,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还需要新一轮的趋同过程。
二是确保国际准则的内容得到正确体现。在实现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行国际准则是以英文表述的,逻辑思路和语言习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对非英语国家而言,如何更好地应用这套准则,需要认真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往往不得不面对如何更容易、更方便地使本国会计师理解和运用国际标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根据本国执业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具体情况,对国际准则的内容作出进一步阐述、细化或补充,深化内涵,扩展外延,丰富举例,按照本国语法逻辑重新表述;需要考虑如何使准则体例和结构简明清晰,增强可理解性。这应该是各国在积极响应G20和IFAC倡议时有所考虑的,也应该是国际组织推动国际趋同时充分考虑到的。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建立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审计准则和独立性准则,离不开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准则的制定,不仅要着眼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还要照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真正体现出对全球经济的广泛适用性。我们在实现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在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参与,反映我们对审计准则的特定需求,切实体现“互动”的原则,推动国际准则体现对全球经济体的广泛适用性。
三、建立开放透明的审计准则制定机制
一是审计准则委员会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004年11月,中注协成立了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审计准则委员会的32名委员中,来自教育界、企业界、法律界、证券业界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行业外代表就有21名,占委员总数的66%,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大大拓宽了公众监督渠道,彰显了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
二是审计准则制定程序开放透明。审计准则技术性强,利益涉及面广,坚持开放透明的准则制定程序,是确保准则质量的关键一环。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准则意见征询、反馈及处理机制。审计准则从制定到发布,要经历立项、起草、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两次提请审计准则委员会两轮审议等应循程序。其间,还要通过咨询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行业内外的意见与建议,充分体现了科学民主决策的精神,有效地确保了准则制定质量。
三是与国际准则制定机构保持有效的沟通。为推动中国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中注协以委员或观察员身份积极参加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和国际职业会计师道德准则理事会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制定工作,关注国际准则修订动向并及时反馈意见,并及时提出中国在制定审计准则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求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的理解和认同。
四、强化审计准则的培训与宣传
在培训策略上,我们坚持“一竿子到底”,直接将新审计准则培训内容传达到每一个会员,避免因层层转述可能造成的理解偏差、知识遗漏等情形。2006年,为将全国近7万名注册会计师轮训一遍,我们依托中注协、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培训体系和国家会计学院,先后对全国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副主任会计师、合伙人、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普通注册会计师进行了系统的直接培训。2007年以来,继续安排新准则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培训大批学员。
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主张多样化。倡导中注协、地方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国家会计学院和社会机构等多种培训主体的共同参与,面授、远程教育、事务所内部培训、会员观看教学光盘、研习培训教材等多种培训形式的综合运用;使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分类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高端培训与一般性培训相结合,会员培训与在校大学生培训相结合,准则培训与业务研讨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贯彻实施。
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不断强化案例教学的开发与应用。2009年以来,陆续出版《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审计案例》,引导和帮助注册会计师自觉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着重解决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此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对公众和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媒体、网站和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向公众宣传新准则,通过专题讲座向政府监管部门检查人员和企业总会计师讲解新准则,切实帮助广大公众和证券市场参与者了解准则动向、掌握准则要领,增进他们对准则趋同的理解和支持,为准则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对审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
2004年,中注协建立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并在全行业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2006年以来,我们一直将新准则实施情况作为事务所执业检查的重点,并对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进行了及时修订,逐步推行事务所执业质量综合评价与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检查资源配置,完善检查工作流程,突出检查工作责任,加大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证券资格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将其检查周期调整为3年。
我们还根据年度检查目的、检查内容、检查重点,对检查人员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在培训中,我们特别注重检查案例的剖析,专家授课与分组讨论的有机结合,检查要求、检查方法、检查工作底稿编制、检查报告撰写以及现场沟通技巧等重点难点的讲解,有效确保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为建立健全会员违规行为惩戒制度和会员惩戒申诉制度,切实规范行业惩戒,加强行业监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注协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以及《中注协申诉委员会暂行规则》。对存在严重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给予公开谴责、行业内通报批评和训诫。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界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一是借助双边、多边和国际机制,及时解决会计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借助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技术和经验,推动会计职业的发展;三是加强会计人员交流和培训合作,提高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四是加强在会计职业监管领域的合作,改进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
在中国会计审计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世行专家对我们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继续坚持执业准则持续全面国际趋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执业质量水平,加大行业检查力度,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