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财政部与世界银行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报告》发布会。会上公布的《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以及行业立法、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会计审计改革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评估报告》指出,“中国改进会计审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可供其他国家效仿。” 世界银行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评估项目,是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实施的“关于遵守标准和守则的报告”(ROSC)项目的组成部分。ROSC旨在确定被评估国家对市场经济中12套不同领域的国际通行标准或准则的执行情况,以评价被评估国家在基础性市场规则方面的遵循情况。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是12套核心规则之一。
财政部李勇副部长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高度重视财务报告在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积极作用,并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世界银行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及实施的评估,既是落实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工作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参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尝试。
李勇副部长表示,“中国典范”的总结是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的充分肯定。财政部和相关政府部门将认真研究世界银行所提建议,并结合具体实际给予采纳。李勇副部长还向世界银行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积极帮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逐步建立和严格执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市场经济基础性规则,强化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第二,以遵循国际准则的评估为基础,积极推动国家之间监管规则的互认,以消除跨国贸易和投资中的监管规则壁垒;第三,继续加强与中国在会计审计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国更深入地参与会计审计国际趋同,为建立全球统一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做出贡献。
发布会召开的前一天,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与世行副行长布鲁克一行会谈时,对世界银行对中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成果进行的客观评价表示感谢。同时,王副部长对中国能够如此顺利地实现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归于四个因素的作用:第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中国会计审计参与国际趋同和标准制定;第二,世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对我国会计审计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会计审计人员的共同参与,保证了准则的高质量实施;第四,要感谢财政部部内各部门的支持。
《评估报告》客观描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立法支持、监管体制、注册会计师的准入条件、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资格条件、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以及职业准则的制定等制度框架。指出,“中注协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和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中注协执行现代职业会计师组织的所有职能”。
《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中注协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制订、职业后续教育以及行业质量监管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制订的审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可比性”。“中注协一直致力于提高职业后续教育计划的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外部质量保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估报告》在“政策建议”部分,对中注协进一步完善职业准则、后续教育、执业质量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注协杨志国副秘书长介绍了中注协推动中国审计准则持续全面国际趋同的实践及基本经验。他表示,中国审计准则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坚持国际趋同的正确方向。在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过程中,始终坚持“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于完全相同;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需要互动”的国际趋同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审计准则建设在国际趋同的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二是建立开放透明的审计准则制定机制。组建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坚持开放透明的审计准则制定程序,并与国际组织保持充分有效的沟通;三是强化审计准则的培训与宣传。坚持“一竿子到底”的培训策略和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强化案例教学的开发与应用。同时,十分重视向公众和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宣传和培训;四是加强对审计准则实施情况的评价和监督。建立了5年一个周期、证券期货资格事务所3年一个周期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保障审计准则执行到位。